云南地區(qū)的先民雖然很早就懂得使用茶葉,但真正大規(guī)模種茶是與“武侯興茶”有關。經多方證,“武侯興茶”的史料記載雖多源于傳說。
近些年,
經大量學者調研探討得出:
實際上諸葛亮沒有到過
西雙版納、普洱、臨滄、保山等茶區(qū),是諸葛亮的部下到達過古普洱地區(qū)。
西南地區(qū)的少數民族對諸葛亮的功德無比崇拜,因此把最好的東西化身為孔明的精妙傳說。
史書中關于“武侯興茶”的記載很多。
《續(xù)博物志》
最早的見于南宋李石《續(xù)博物志》載:“云茶山有茶王樹,較五茶山獨大,本武侯遺種,今夷民祀之?!?
《續(xù)云南通志》
1753年《續(xù)云南通志》:“六茶山遺器,舊傳孔明留銅鑼于攸樂……?!?
《滇系·山川》
此后,1807年清·師范《滇系·山川》:“普洱府六茶山,曰攸樂……皆多茶樹。六茶山遺器孔明留銅鑼于攸樂,置芒于葬藝,埋鐵磚版于蠻磚,遺木梆于倚邦,埋馬鐙于革登,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其名,又莽枝有茶王樹,較五茶山獨大,傳為武侯遺種,夷民祀之?!?
《普洱府志》
1850年道光《普洱府志》載:“六茶山遺器,在城(普洱)南,舊傳武侯遍歷六茶山,留銅鑼于攸樂,因其名。又莽枝有茶王樹,較茶山獨大,相傳為武侯遺種,至今夷民猶祀之”。
《普洱茶記》
在關于云南茶葉記載史料中比較權威的清·阮?!镀斩栌洝吩唬骸案锏巧接胁柰鯓?,較眾茶樹高大,土人采茶時,先具酒醴禮祭于此?!?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清·趙學敏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載:“普洱山在車里宣慰使司北,名普洱茶。詔備考,普洱茶產攸樂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蠻磚、曼撒六茶山,茶王樹傳為武侯遺種?!?
以上史志均在
1755—1850年的100年間,記述了孔明山以孔明遺器命名的六茶山、“武侯遺種”的茶王樹及人民群眾祭茶祖的活動。
云南省境內至今還活著許多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老大茶樹,孔明南征因地制宜,教民種茶,發(fā)展經濟,以資錢糧。
此外,孔明深知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性,要講團結,和睦相處,向各民族灌輸茶文化,飲茶敬茶,借茶來教化各民族向和平文明轉化,“以茶治邊”以達到治國安邦、長治久安的目的,把茶文化與政治巧妙結合,
可謂用意深遠
從歷史研究看
225年,蜀國攻打吳國失敗,南中諸郡叛亂。諸葛亮兵分三路親自南征,以“和撫”戰(zhàn)略,五月渡瀘,追擊孟獲七擒七縱,四都皆平。諸葛亮返回蜀前采取一系列鞏固政權措施,將南中進一步郡縣化,在滇南新增雍鄉(xiāng)(今鎮(zhèn)康)、水壽(今耿馬)、南涪(今景洪)三縣,將全省五郡調整為七郡。其中,建寧郡為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中心。
在經濟上
開墾土地,廣種糧茶。將永昌地區(qū)濮民數千落(戶)遷至滇中平壩區(qū)的建寧、云南二郡,以實戶口,使濮民安居樂業(yè),屯田生產。在滇西南山區(qū)廣植茶葉,數年后即:“賦出叟、濮,耕牛、戰(zhàn)馬、金銀、犀革充繼軍資,于是費用不乏?!笔沟梦髂系貐^(qū)安定和睦,經濟發(fā)展,“軍資所出,國以富饒”。
滇西南各民族對孔明的懷柔政策很有感情,代代相傳,將大茶樹稱為孔明樹,古茶山稱孔明山,稱孔明為茶祖,舉辦茶祖會。在思茅等地,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三日的孔明生日,即以大茶樹為寄托舉行祭祀活動。
很多民族為感恩孔明,每年清明前后新茶開采時都會祭祀孔明。自乾隆年間以來,每到諸葛亮生日,思茅石屏會館都要舉辦“茶祖會”,屆時各茶莊茶號和各商家都要聚在一起舉行隆重祭茶祖儀式,恭讀祭文,演奏洞經音樂,以祭祀諸葛亮興茶的功績。
來源:新華國茶, 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